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文佳
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,豐富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有效辦法。這是著眼新征程反腐敗斗爭形勢任務提出的重要要求,彰顯了一刻不停正風肅紀反腐的戰略定力和堅定決心。紀檢監察機關要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,創新升級戰術打法,精準發力、持續發力,加大對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打擊力度,讓新型腐敗不“新”、隱性腐敗難“隱”。
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是當前反腐敗斗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,是腐敗增量的新動向新表現。新時代以來,我們黨堅持不懈強力反腐,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,但在反腐敗高壓態勢下,一些腐敗手法形態隱形變異、翻新升級。從查辦案件情況看,有的腐敗分子隱于幕后,讓特定關系人沖在臺前,“我辦事、他收錢”,甚至“他辦事、他收錢”;有的給利益輸送套上市場化“馬甲”,以“借貸”“放貸”等名義收受賄賂;有的拉長利益兌現時間,通過“期權變現”,實現“延期兌付”;有的搞政商“旋轉門”“逃逸式辭職”,想盡辦法逃避懲處……相較傳統腐敗,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更具間接性、偽裝性、迷惑性,腐敗主體隱匿化、利益輸送多樣化、權錢關聯割裂化等特征明顯,使其被發現和查處的難度更大。
準確把握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本質危害,保持反腐敗斗爭政治定力。無論腐敗手段如何花樣翻新、路徑如何精心設計、利益如何騰挪轉化,“新”和“隱”的權錢交易本質沒有變,以權謀私的本質沒有變。只有保持清醒頭腦,增強政治定力,主動應對反腐敗斗爭新挑戰,敢于向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亮劍,緊緊抓住權錢交易這個腐敗的本質特征,練就識破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“火眼金睛”,加大甄別力度,做到發現一起、查處一起,才能有力打擊腐敗分子的違法犯罪行為,鞏固高壓態勢、形成有力震懾。
完善反腐敗工具箱,升級打法、豐富手段,對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精準識別、有效處理。腐敗行為披上“隱身衣”,增加了甄別、查處難度,對監督執紀執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必須增強斗爭精神、提高斗爭本領,著力破解發現、取證、定性難題,真正做到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”。深化對“新”和“隱”的規律性認識,加強對腐敗的本質、根源、發生機理等問題的分析研究,提升類案識別能力,精準識破“障眼法”,刺穿“合法化”面紗。建立完善腐敗預警懲治聯動機制,加強廉潔風險隱患動態監測,加大與組織、公安、財政、審計、金融監管等部門的聯動協作,強化快速反應、聯合處置。持續完善對重點行賄人的聯合懲戒機制,堅決斬斷“圍獵”和甘于被“圍獵”的利益鏈條,實現受賄行賄一起查的協同效力。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,著力構建貫通全流程、全要素的數字紀檢監察體系,實現信息技術賦能反腐的共享協同,讓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無處遁形。
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是一項長期任務,必須與時俱進、常抓不懈。腐敗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,“新”和“隱”也是相對的,有的剛出現時是新型的、隱性的,經過治理,就逐漸變成舊式的、顯性的,但同時還會有更新型、更隱性的腐敗問題出現。只要存在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,腐敗現象就不會根除,就要不斷探索和豐富防治腐敗的有效辦法,推動防范和治理腐敗問題常態化、長效化。要深入挖掘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發案規律、共性原因,做到查處一案、規范一片、治理一域,及時補上制度漏洞,嚴防問題滋生蔓延。緊盯金融、國企、工程建設等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易于藏身領域,規范“一把手”權力運行,加強對領導干部配偶、子女及其配偶違規經商辦企業等情況的及時預警監督,從源頭上壓縮腐敗生存空間,不斷提升治理腐敗的綜合效能。
|